未来20年,最赚钱的是农民
信息发布者:徐桂松 2019-04-12 22:19:43 转载
请注意,我们要说的是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是大数据、生物、物联网技术等充当重要角色,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农业GDP上限可提高到19.37万亿元,用现代化技术武装的农业。
从它的进程角度看,现代农业实现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土地流转制度确立、规模生产、精细农业。随之,土地金融、农民征信、土壤大数据等的介入,整个现代农业实现需要10年以上时间。
这不仅是农业的机会,也是以农业为核心,包括软件、硬件、服务等公司,巨大的发展机遇。
现代化技术大棚蔬菜种植
流浪种子
过去数年,网易养猪、阿里拓展农村淘宝等,产业大佬们密集进军农业。市场无疑是聪明的。长久以来,中国农业的先天性条件,制约了其规模化和标准化。广袤的土地如同是一粒粒流浪的种子,需要培育和滋养。
这样一个刚性需求强的产业,不仅面临消费升级下,市场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旺盛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它可能是传统产业中唯一尚未彻底完成整合的产业——制订标准者定义未来。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高呼:未来二十年,最赚钱的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民。
放到更高的维度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重大变革,供给侧改革乃是重中之重。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背景下,资本、技术、人才大量拥入,促使农业现代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三权分置”、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农业、乡村再造……这些关键词背后带来的改造和颠覆是全局性的,大有重塑产业、再造河山之势。
总的来讲,农业问题不在于土地和农民本身,而在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流通、商业模式,赶不上时代需求的日益变化和进步。2016年10月,《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出台,将流转土地上的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谓之为“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的最大突破在于,加强保护土地经营者权益,放活土地经营权,并允许经营权进行转让和抵押融资。将其放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层面审视,土地改革是发展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的基础,而现代化和规模化,则是中国农业再次崛起的基础。
在北方的土地上栽种南方的水果,这是陕西杨凌一家合作社去年发展的新产业。在合作社负责人汤新国的栽培之下,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都试种成功,预计两到三年能收回成本。
像“南果北种”这样的新技术,放在几年前,老汤并不敢尝试:一来担心流转的土地涨价,二来担心无法长期经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业人口转向二、三产业,许多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不再耕种土地,而是把土地流转出去。如今,全国已经远超过5亿亩对土地在流转。
在已经流转的土地上,农户还是土地承包者,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了真正的生产经营者。
大疆植保无人机作业现场
从春寒料峭到山花烂漫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一旦被激活,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创造力也一同被激活。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农业行业投资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报告分析,从2013年起,农业产业股权投资热度剧增。截至2015年底,农业领域投资案例数达498例,相比2013年增加300%,投资金额达103.99亿美元,相比2013年增长460%。2016、2017、2018年农业领域的投资正迎来另一波大潮。
不难看出,国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工商资本进军农业的动力,加上这个超级产业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机会,正吸引着来自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蜂拥而至。
《中国农业行业投资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报告,总结归纳了当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六大特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结构失衡、农业污染严重、劳动力素质较低且流失严重、生产效益较低、土地质量下降。
而当下,中国农业正处于从近代化农业朝着现代农业全面演进的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政策、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产生的风暴级化学反应,则将带来整个产业的颠覆与重构。
比如,传统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的冗杂,百果园、本来生活等农产品和农资电商崛起,大大缩短了农业产销之间的距离;消费升级要求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绿色,传统粗放式生产往往无法满足,褚橙、永辉超级物种、盒马鲜生等,采取专业规模集约化生产流通的品牌为农业带来了足够的产品溢价空间。
土地流转产生了需求和供给的对接问题,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给土地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由此诞生了土流网、聚土网等交易服务平台;当规模化种植遇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农业老大难问题,佳格、大疆、极飞、麦飞等遥感卫星、植保无人机高科技企业便展现身手参与其中……
农业的振兴,提振的不只是农业本身。首先,互联网+农业将对生产、流通、经营、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深度改造,优化农业供给侧,提升农业运营效率和质量。
其次,农业将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云技术、传感系统、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升粗放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实现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和高效农业。
毫无疑问,农业的颠覆与重构是全局性的,它改变的是整个产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涉及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影响深远。但从另一种角度而言,那些在传统农业生产服务中,需要被打破和改造的痛点,往往就是破局者的机会。
维吉达尼创始人 刘敬文
破局者的扑克牌
可以说,“三权分置”以及以此带来的农业改革,是一场具有颗粒感的尝试。框架之内的政策执行与落实,带有很大的拉扯空间。就像是一副正面朝下的扑克牌。每一张都是机会,但机会却又分大小彼此。
如果仅就新农业本身带来的机会讲,在它的产业链上,上游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农资贸易环节,中游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下游集中在农产品贸易环节。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5个角度全面改变农业生产和消费,是互联网、人才、资本、技术的集聚效应下,产业链迎来的巨大颠覆与重构:
1、生产的标准化和农资的电商化
互联网和现代科技融入农业,提升了生产环节的可控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供给的精确性。农资是农业生产中投资最大的一块,电商化大大缩短了农资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2、加工环节的数据化
农产品加工商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加工环节的数据化趋势是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以肉制品企业为例,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打通上中下游信息,每一批次的肉制品都能追溯,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数据化管控。
3、销售渠道的扁平化
在传统模式中,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要经过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层层加码,价格自然较高。而许多生鲜电商将流通环节缩短为农场—平台—消费者3个环节,价格随之降低。
另外,生鲜电商还重塑了以往的产销关系,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再据此组织生产,调节上游,打造按需生产的经营模式。
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变革,带来创业机会和商业变现机会的同时,其最终的价值导向,则是以产品为基石的新农业本身。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农产品品质与品牌,决定了产业链的优劣。
长久以来,有品类无品牌,可谓中国农特产品的集体痛点。如今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历史典故、产品知识等都被“新农人”拿来包装成为农产品的品牌特点。
比如,农特产品电商“维吉达尼”,组织维吾尔族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销售葡萄、枸杞、大枣、杏干等新疆特色农产品。维吉达尼以当地合作农户名义发布实名微博,将农产品特征和农户故事进行传播,同时将生产农户的肖像和档案印在产品包装上,结果不仅农产品大卖,维吉达尼品牌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生鲜电商“伯果儿”主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特产品,通过组建“美食俱乐部”和“吃货在线”社群,汇聚资深美食达人。伯果儿让美食达人推荐自己家乡的好产品,并组织人员去采购,然后在吃货群里对新产品测评,达到85%以上的好评率便会上线。
这样一来,每款产品均由达人甄选和推荐,真正做到了“发现美食、体验美食、分享美食”。这种媒体属性将伯果儿的产品和品牌无限扩散,有效解决了美食入口和传播出口的两大问题。
如今社区团购、社交电商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在供应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把用户社群化,通过C2B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甄选、生产和传播中,是农产品品牌打造的一个重要方式。
佳格科技农事管理、气象、保险服务
新农业畅想2019
2018年资本市场遭遇不断。以互联网、金融等为中心的投资资本市场普遍遇冷。然而,无论是从阿里45亿元重仓致力于农村商业互通互联的汇通达,还是农资电商大丰收、农技知识服务平台天天学农等,都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下,获得了资本的认可甚至热爱。
以北上广深杭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创业方向和内容的日趋饱和,致力于三四线及以下市场的创业正迎来春天,这正是新农业的新机会。
在一二线市场释放出来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沉淀下,新农业的一大发展方向便是充满想象的智慧农业。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存在两大痛点:
一是化肥农药滥用、地下水资源超采以及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二是粗放经营,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农业增产、进口增加与库存增量的“三量齐增”现象,越来越多低端农产品滞销。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通过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
极飞科技12周年庆
大致而言,智慧农业将从3个方向实现目标:
1、 实现精细化,保障资源节约、产品安全
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确化操作,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同时,保障资源节约又避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实施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标准化,保障产品安全。
2、 实现高效化,提高农业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
云计算、农业大数据让农业经营者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数据、市场供需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避免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通过智能设施合理安排用工用时用地,减少劳动和土地使用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 实现绿色化,推动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
可以大规模施肥洒药的植保无人机、可以自动锄草耕种的农业机器人、可以演示和模拟农作物生长的农业VR、可以预测天气的农业遥感气象……想象有多大,新农业的机会就有多大。
京东农场山东临朐小乔基地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恒大、联想……巨头下乡,产业大佬纷纷携资本、技术、人才、资源进军农业。他们在改变农业生产和流通模式、拉动农民创业就业、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型互联网品牌等方面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们有的用科学理念转变传统方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有的瞄准农产品痛点,用一根网线对接产销,促进农民增收;有的寻求农村新业态的空白点,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这些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基础。如今,从顶层资本到技术、人才、渠道,新农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新的想象力正在迸发……
点赞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